海倫·凱勒是世界知名的美國盲人聾啞女作家,她的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震撼了無數人,她堅強勇敢的精神更是感染了很多人。今天我們要帶大家認識的,同樣是一個無法看到多彩紛繁世界的群體,她們用音樂感受世界,用音樂贏得尊重,她們就是來自埃及“光明與希望”管弦樂團的盲女音樂家們。
昨晚,華發中演大劇院莫扎特音樂廳迎來了最為特別的演奏群體——埃及“光明與希望”管弦樂團。之所以說她們特別,是因為這支樂團的演奏者是40名有視覺障礙,甚至是全盲的女性,還因為整場的演出沒有樂譜,也沒有指揮。
埃及“光明與希望”管弦樂團隸屬于埃及公益組織“光明與希望”協會。該樂團1988年首次赴奧地利演出,從此蜚聲海外,現在其巡演足跡已遍布五大洲的24個國家。這一次來到珠海,也是她們首次來華巡演的第一站。20年,埃及“光明與希望”管弦樂團不斷壯大,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肯定,這讓一直陪伴樂團成長的費克爾感觸頗深。
埃及“光明與希望”管弦樂團團長 艾麥勒·穆罕默德·艾敏·費克爾: 最開始是由聯合國科教文衛組織 在埃及和埃及政府合作建了許多學校 這些學校是專門為那些男童 男孩子建的 我們從這個想法中得到了啟發 然后我們就想和埃及政府合作 建一個針對女孩子的這樣的學校 而且尤其是那些弱勢群體 盲童 和其他的音樂學校不同 我們的學校是 免費教授盲人女童進行學習 能夠學習音樂 她們都非常的開心 她們能有現在這樣的表演 都是經過了非常艱難的訓練
抱著關懷更多視障女童的信念,為了視力障礙者和盲人擁有更加精彩的人生,費克爾始終努力著。20年來,“光明與希望”管弦樂團迎來了一批批新人,現在樂團還擁有一支20多人的青年樂團,下屬的音樂學校也還有20多名正在學習的女學生。從最初的15位盲人女童,到如今的40位盲人女音樂家,以及每一位從樂團走出去的樂手,都因為有音樂照亮了她們的心靈而倍感幸?!,斃麃喪菢穲F的第一小提琴手,她12歲就加入了樂團。如今8年過去了,以前那個膽小、懼怕外界的小女孩,已成長為一個樂觀積極、挑戰自我的大姑娘。
埃及“光明與希望”管弦樂團第一小提琴手 瑪利亞: 從小我就特別喜歡音樂 當我得知有一個 免費教盲人女孩音樂的學校 我立馬就決定報名了 在這個樂團學習當中 我感覺非常的自信 在我看來 音樂是一種靈魂的語言
采訪中,瑪利亞臉上始終都掛著笑容,就像她一再強調的那樣,雖然眼睛看不到,但音樂照亮了她的心靈,給她以及更多的姐妹指明了可以追逐的人生目標,也幫她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份“光明與希望”。珠海臺記者趙思報道。
(稿件來源于珠海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