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華發集團前黨委書記徐榮、華發公益基金會理事長葛志紅率扶貧工作隊伍赴陽春市春灣鎮愛國村、大垌村,為結對幫扶對象送上新春慰問與祝福,并對貧困家庭、村內基礎設施近況進行了考察了解。三年來,在華發集團的對口幫扶下,大垌村、愛國村已全面脫貧,村民的生活環境及狀況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新的一年,華發集團精準扶貧工作將進一步深入開展。
情系老鄉,幫扶故事暖人心
三年前,愛國村村民何六仔沒有固定工作,一直以種田、打散工和養殖黃牛為生。由于沒有穩定收入,兩個孩子的求學之路十分困難,家庭矛盾激化,生活難以為繼。他完全沒想到,華發集團扶貧工作組來了之后,自己全家的生活竟能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徐榮、葛志紅與何六仔一家親切交談
站在已經快要建好的新房前,何六仔說,為了幫自己蓋房子,扶貧工作組幾乎是每周都跑一趟,還幫助他家買了農用摩托三輪車和化肥,“如果沒有他們,房子都不知道蓋不蓋得起來”?;叵肫甬敵酢白〉煤懿?,什么東西都壓在一起”、每天推著手推車挑牛糞的日子,何六仔夫妻兩人十分感慨,連連感謝華發集團扶貧工作組的幫助。
何六仔家的舊房與新房
作為徐榮的結對幫扶對象,何六仔也非常感激他對自己的真切關心。臨近春節,何六仔家的孩子回來過寒假,徐榮細細詢問了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是寄宿嗎?”“學校飯堂都吃什么菜?”“晚上自習到幾點?”得知孩子已在正常上學,學校生活也還不錯,徐榮感到很欣慰。能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何六仔夫婦也落下心頭大石,“以前我們要去借錢才能讀書,根本借不到,現在每年都有一千多助學的費用了?!?/p>
華發扶貧隊伍與何六仔一家合影
同樣來自愛國村的何濟新,原本只能種菜“靠天吃飯”,自從有了華發集團精準扶貧項目——番石榴示范基地,他被聘為基地管理員,終于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也越過越好。
何濟新與番石榴示范基地
在大垌村,徐榮還走訪了結對幫扶對象馮漢家,為他送上新春祝福??吹今T家也住上了新房子,一行人都很高興。
華發扶貧隊伍與馮漢家合影
這樣暖心的幫扶故事,還有很多。華發集團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出力、休戚與共的格局,通過落實“一戶一策”政策,給予了貧困家庭切實的幫助和溫暖。同時,變“輸血”為“造血”,通過多渠道讓貧困家庭持續再創收,讓更多的貧困家庭走向脫貧,讓這個新春對于他們來說也更有聲有色。
為愛出發,獻上華發公益力量
在華發集團的扶貧工作中,成立剛滿一周年的華發公益基金會扮演了不可忽視的角色。
此次走訪慰問的困難家庭里,有一位華發公益基金會的老朋友。去年7月,一場交通意外讓江計成原已脫貧的家庭再次陷入困境。了解相關情況后,基金會為江計成撥付了醫療救助款項,用于填補住院治療所欠費用。后來的走訪慰問,基金會還邀請了陽春市中醫院康復科專家一同前往,為其提供上門治療。在基金會的熱心幫助下,江計成及其家庭情況日漸好轉。
走訪慰問江計成家庭
此外,基金會還為愛國、大垌兩村的教育扶貧、醫療扶貧奉獻了公益力量:給學校配備多媒體硬件設備和直飲水系統等,給村民送醫送藥筑起健康防線。
基金會為大垌小學配備的多媒體設備
去年強臺風“山竹”的肆虐,大垌村的一條村中要道——沙底橋嚴重受損,成為危橋。得知這一情況,華發公益基金會決定出資將其修復。修復工程高效完工,車輛行人的往來都恢復了從前的熱鬧,實實在在地改善了當地村民的生活。華發公益基金會理事長葛志紅表示,華發公益基金會圍繞扶貧濟困、文化交流、獎教助學、環境保護等方面開展了積極工作,今后將繼續關注參與扶貧事業,幫助更多的困難家庭。
大垌村沙底橋
自2016年以來,華發集團始終貫徹精準扶貧理念,扶持特色產業發展;引入社會公益力量,創新扶貧機制。目前,愛國村和大垌村已初步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公共服務短板補齊、村容村貌全面提升等三大目標,讓廣大村民切實感受到了向好的變化。
在今后兩年的扶貧工作中,華發集團扶貧辦將根據珠海市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要求,加大投入,繼續落實“一戶一策”,加強產業扶貧;加快補齊貧困村基礎設施短板,完成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建設;加大就業扶貧支持力度,積極開展貧困戶農業、技能、創業培訓,多渠道開發就地就近就業崗位;促進慰問及助學常態化。同時,聯合村委會加強對村民的思想文化教育,以此幫助愛國村、大垌村從內到外煥發新生。